張茵女士解讀本波紙價上漲幕后原因
11月17日,第九屆中國紙業發展大會暨紙業商會十周年大會在北京中國大飯店舉行。華印小編有幸對玖龍紙業董事長張茵女士進行獨家專訪,針對目前包裝行業同仁們普遍關心的紙價上漲問題進行詳細解讀。同時,聽取一下作為業內龍頭的玖龍紙業在目前這個行情下所做的努力,以及對市場的建議。
一、從今年下半年開始,特別是9月3輪漲價,10月4輪,11月3輪漲價后,不少下游紙板、紙箱廠抱怨行業混亂,上游原紙廠坐地起價,謀取暴利,您對這種評價怎么看?
張茵女士:首先,我要呼吁大家理性、公正、慎重的看待這個市場。對于目前市場的真實狀況是不是真的如大家所說,我覺得可以從三方面解讀。
1.大環境的影響。目前業內部分人對造紙行業存在誤解。從宏觀層面來說,其實在過去幾年,造紙行業的增長率一直是低位運行,因此這幾年紙業發展大會的主題都集中在給造紙企業出謀劃策,如何在寒冬中讓企業繼續發展等方面。近兩年,國家施行環保法、淘汰落后產能、調整公路運輸等一系列政策,造紙行業漸漸回到一個健康的發展道路上來。從微觀上來說,雙十一和年底假期正好是造紙行業,乃至下游包裝行業的傳統旺季,需求增長和庫存的減少是市場正常運行的結果。因此正常的紙價調整,大家要理性的去看待。
2.原材料價格上漲。我一直強調,玖龍要打造的是百年企業,我們每一次的企業行為都是尊重市場規律,而非為了謀取暴利而漲價。而且,現在的市場信息透明度非常高,簡單來算一筆賬:煤炭這4個月來漲幅高達46%;廢紙中,特別是進口廢紙,今年以來一直在漲價,已經從170美元漲到了210美元,再加上人民幣匯率一直下跌,帶動每噸原紙原料成本上漲至少250元/噸,而國廢也從1200元/噸漲到了1600元/噸;運輸的調整,這個政策是非常正確的,對整個市場的規范起到了很大作用,但從成本角度分析,它也確實帶動了原紙運輸成本的增加。
3.銷售層面。受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的影響,玖龍從7、8月份開始,確實每個月有30-50元/噸的漲幅,但是有的基地,有的紙種也沒有漲。我認為現在市場的供需狀況是基本平衡的,雖然國內的經濟在緩慢復蘇、在好轉,但并非好到供不應求的程度。另一方面,玖龍以前簽訂的舊合同一直也在執行中,這是企業的基本信譽問題,對玖龍來說信譽比什么都重要。
除了這三項較為直接的成本,再加上間接的環保運行成本、漲價后稅費成本、化工輔料漲價等多方面因素,給造紙廠的成本帶來了很大壓力。其實,對大型造紙企業而言,原紙漲價的幅度無法彌補原材料上漲的幅度。
二、您覺得造成這一波漲價潮的關鍵在哪來?如何改善目前這種現狀?
張茵女士:我覺得當下行業的漲價行為,不能一概而論,統稱作漲價潮,這對那些遵循市場規律、正經經營的造紙企業并不公平。我個人的觀點是,造成本次市場這種突發性的,高幅度暴漲,是存在部分不規范的紙廠趁機牟利、炒作,假冒大企業之名,興風作浪,渾水摸魚,把市場弄亂了,給大家造成了一種行業需求虛漲的假象。
舉個例子,華東那邊的紗管紙從2400元/噸漲到了2850元/噸,華北地區則從2050元/噸漲到2900元/噸,而廣東地區則一直保持著平穩的態勢,這種粗暴漲法實際上對整個行業非常負面,同時也把下游客戶的負面情緒轉嫁到了大型造紙企業身上。
改變目前這種行業恐慌的現狀,需要從上到下的共同努力。造紙企業層面,玖龍紙業呼吁大家尊重市場的變化,價格調整應該建立在原材料和各項成本的基礎上,控制在合理水平,共同維護行業的長期健康發展。對于囤積居奇、趁火打劫的不法行為大家應該聯手抵制。
三、玖龍在目前這一波行情下,做了哪些努力?這一波的市場行情會影響到玖龍的停機檢修計劃嗎?
張茵女士:做好自己,審慎看待市場,按照市場規律去經營。對于冒用玖龍的名義制造的恐慌輿論,玖龍堅決抵制,并堅決追究其法律責任。針對市場的變化,我們也在密切的關注的中,同時玖龍的內功修煉一直沒有停下過腳步。
2017年度停機檢修計劃沒有太大變動,該停就停,這些都是按計劃進行的。
張茵女士獲得第二節中華蔡倫獎大家風范獎,這是行業對張茵女士本人及玖龍紙業的肯定
四、您對市場后期趨勢是怎么看的?會持續到什么時候?
張茵女士:基于原料、市場合理的價格調整是正常的市場行為,具體的行情還要看市場的變化。基礎還是我之前的幾個分析。
五、目前各家行業媒體都輪番報道漲價的新聞,您對行業媒體有什么看法?
張茵女士:媒體都在關注這個事情,說明它對行業的健康發展帶來了不利影響。希望媒體除了關注現象,還要有正確引導和態度,及時幫助企業澄清不利的謠言,以免造成行業的進一步恐慌,避免不明真相的行業同仁被謠言裹挾,這里也感謝華印紙箱之前對兩則針對玖龍謠言的及時澄清。
結語:
作為龍頭企業玖龍紙業一直在以身作則維護行業秩序和共同利益。張茵女士在百忙之中接受華印小編的采訪,在行業動蕩、人心慌亂的時期,及時發出對于當前紙箱行業的正確解讀,對于當前混亂的市場,無疑是一針冷靜劑,強烈呼吁紙箱行業合理根據自己的狀況進行供銷協調,打擊市場投機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