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印車間的VOCs治理實踐
發表于:2016-12-22印刷雜志
包裝印刷業成為VOCs排污收費首批試點行業,讓越來越多的企業走到了治理VOCs的十字路口。截至目前,在已公布收費標準的15個省市中,各地收費標準參差不齊,最高和最低相差數十倍,上海市的VOCs收費標準與北京市相當。高額的收費讓印刷企業雪上加霜,印刷企業要想生存,不得不減少VOCs排放,包括源頭削減、過程控制和末端治理。
筆者所在公司港寶彩印(上海)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膠印為主的印刷企業,按照DB31/872—2015上海市《印刷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見表1)中對大氣污染物排放限值的要求,最高允許排放濃度50 mg/m3。為此,公司根據實際情況,摸索出了一套有效減少VOCs排放的治理方案,在此與業內人士分享。
如果能將公司膠印車間空氣中主要節點的VOCs濃度控制在50 mg/m3以下,那么讓人憂慮的末端治理就簡單了。因為經過處理后的排氣筒非甲烷總烴濃度也是要求在50 mg/m3以下。筆者沿著以下路徑實踐了這樣的想法。
第一步:外部檢測
將膠印機車間的主要消耗物料包括油墨、潤版液、洗車水送檢,以確認其中不含有苯、甲苯、二甲苯及苯系物,如供應商已經有相應的檢測報告就不必重復檢測。經檢測,公司選用的各項原材料都是合格的。
第二步:儀器準備
采購一臺VOCs檢測儀。筆者公司采購了PGM-7300,這款儀器有兩個小缺點:⑴不能直接顯示每立方米多少毫克,而是要通過ppm去換算,通常將ppm的讀數乘以2.5即可得到近似的結果。⑵這款檢測儀器是PID(光離子氣體檢測儀),與官方的FID(氫焰離子化檢測儀)是有區別的,但不會產生數量級的誤差,作為參考是可行的。這款儀器的優點是便于攜帶、價格便宜。
第三步:現場評估
以不含有苯、甲苯、二甲苯及苯系物為前提,對主要物料的VOCs產生影響進行評估,在密閉車間里測試VOCs的峰值。
①水箱蓋子打開后,檢測水箱上方的VOCs濃度。
②印刷過程中,檢測墨輥上方的VOCs濃度。
③印刷過程中,檢測版面附近的VOCs濃度。
④清洗橡皮布后,檢測機組之間的VOCs濃度。
⑤洗車換色時,檢測墨輥上方的VOCs濃度。
這時候還要關注一些細節的控制,將負面影響盡可能減少,包括容器的蓋子蓋好,洗車水不要過量使用,洗車水與水的混合或交叉使用,水箱中的潤版液盡可能不加酒精。
第四步:設定標準
僅第三步中⑤洗車換色時,墨輥上方的VOCs濃度峰值可以較高,但不能高于200 ppm,其他①②③④的峰值都不應大于20 ppm。這樣的標準在剛開始實施時可能覺得比較高,但經過供應商的持續改進或引入新的供應商,實踐表明并不是特別難。翻越了這座山,離目標就更近了。
第五步:確定方案
按照一廠一方案或一工藝一方案的要求,將封閉、集氣罩、管道、處理設備、風機、檢測口等依照相關要求予以設計、制作。當然此時的選擇余地很大,比如車間空間在2 000 m3以下,那么5 000 m3/h的風量就足夠了,500 kg的活性炭處理箱可以支持三個月以上。只要能持續保證車間本身的VOCs濃度已經達標,接下來就看對自己的要求了,是僅僅達標還是比限值低50%。因為按照標準要求,VOCs濃度在25 mg/m3以下可以減半收費。在生產實踐中,VOCs濃度要達到25 mg/m3以下其實并不是很難。
第六步:落實管理,制定程序,明確職責
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行,及時維護并保持記錄,定期請第三方檢測和接受環境檢測部門的檢測。
總結以上六步,其實就一句話:狠抓源頭削減,落實末端治理。通過對公司的VOCs產生環節、成因、規模以及主要排放源進行詳細分析,再通過本文所分享的實施方案,工廠各項排放指標都低于標準要求,有效減少了VOCs的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