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作榜:對蒼南印刷行業提升發展的看法
發表于:2017-03-03華凝紙包裝工業
印刷業是蒼南縣的支柱產業。它起步于改革開放初期的“四小商品”,經過30多年的艱辛打拼,形成了以包裝印刷為主,文具、臺掛歷印刷為輔的產品結構,形成了平版膠印、卷筒膠印、凹印、凸印、柔印、絲印等等印刷工藝體系,形成了高度集聚的社會化分工協作產業體系。印刷業在蒼南縣的經濟發展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目前,全縣印刷企業1100多家,年產值超百億元人民幣。
2008年之前,蒼南縣印刷業發展是一路凱歌,企業數量和年產值每年都在增長(2000-2008每年遞增10%以上甚至20%)。2008年美國發生次貸危機,引起了全球經濟的動蕩,蒼南印刷業也進入了低增長、低效益的瓶頸期。特別是2013年溫州發生金融風暴之后,蒼南印刷業進入了拐點,企業在減少,印刷總產值在下降,出現了很不樂觀的局面。當前存在三個突出問題:
一是印刷業產能嚴重過剩,低水平重復建設,市場無序競爭激烈。前些年,印刷業作為城市朝陽產業,印刷園區和印刷城建設遍地開花。過剩的產能引起了各地企業間的惡性競爭。改革開放30多年來,什么東西都漲價,唯獨印刷價格沒有漲,反而一降再降,企業無利可圖。(99年我們買了第一臺四色海德堡700萬差不多當年就收回了,印工4分多5分一色,現2分一色甚至更低。2000年前后5年印刷白天印給工人、稅金、利息,晚上印給自己,2008年前的幾年白天印給別人不夠,上半夜干過來也是別人的,2008年以后這幾年,白天加晚上干到天亮大多是別人的,好的企業天亮之前幾個小時印過來才是自己的)。湖州茉織華印刷股份公司管政明說10年前做一億賺5千萬,現在5個億賺不到5千萬.....
二是部分企業盲目擴張,資金鏈、擔保鏈問題突出。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國家投資4萬億救市,金融環境寬松,銀行送錢上門。多元發展,投資失控,印刷主業空心化。大多數企業大多的多元投資都是08年后開始投的,大多數的投資沒有3至5年是收不回的。而2011年開始國家銀根持續緊縮,不斷提高存款準備金、不斷提高利率、不斷收貸壓貸企業措手不及。如果,08年金融危機爆發后四萬億不要救市,順其自然,死得企業遠遠要比現在少得多。現在如果有一家企業因資金鏈斷裂倒閉往往波及擔保鏈上的其他企業。宏觀不“紅”、微觀變“危”……目前情況主業基本上不賺錢,投資虧本或血本無歸,資產在貶值,利息每天在付。企業進入倒計時,備受煎熬。
三是科研開發能力薄弱,創新發展后勁不足。現在已經進入了“互聯網+”的信息經濟大時代,信息技術特別是互聯網技術發展對傳統印刷的發展方式帶來了顛覆性、革命性的影響。與以往拼設備、拼價格的粗放式競爭不同,如今的競爭更多地是在拼技術、拼軟件、拼運營模式等核心競爭力。但大多企業還是停留在傳統的經營模式和單一產品結構上,創意設計、科研開發能力薄弱,高端的創意設計人才請不到或請到而留不住,整個行業創新發展的后勁不足。
面對當前國內外經濟發展的趨緩,印刷業產能嚴重過剩,絕大多數中小企業設備利用率不足,業務萎縮、融資難、融資貴,勞動力成本不斷增加,再加上VOC排放收費等嚴苛的環境保護法規出臺等因素,企業舉步維艱,蒼南印刷業今后怎么辦?
第一,認真抓好資源整合發展
蒼南印刷業長期存在低水平重復建設問題。數量優勢好于質量優勢,集群優勢強于品牌優勢,生產優勢勝于研發優勢。在企業結構上,大型企業少,超億元銷售額企業少,小企業多;在技術結構上,中低檔設備多,先進高檔設備少;在生產結構上,一般生產能力過剩,高、精、新、特產品生產能力弱。因此,必須痛下決心,認真抓好印刷行業資源整合發展工作。
資源整合是一種優化資源配置的手段,資源整合具體有分內部整合和外部整合,企業的整合,有產品的整合,有市場的整合,有策略的整合,有管理的整合(企業內部管理就是整合優化,再整合再優化的過程)。以前要把企業做大需要幾十年時間,但現在通過資源的有效運用和整合,走技術聯盟、銷售聯盟之路,或通過企業并購與聯盟化運作就能讓企業價值產生剩法的效果。當前,蒼南印刷企業要充分用足政府獎勵政策,通過兼并、收購、聯合、參股等多種形式開展兼并重組及投資合作,加快建立現代化企業制度,推動企業上市。要特別重視引導一批有互補性或專業特色的中小企業,要摒棄“寧當雞頭不愿當鳳尾”的落后觀念,走資源整合,聯合重組之路,彌補單個分散中小企業的不足,抱團發展加強綜合實力,爭取一定的規模效益,促企業主體升級。“沒有完美的個人,只有完美的團隊”,聯合重組也是企業高層、董事會團隊成長、團隊建設很好的方式。十幾年以前,我們新雅集團通過幾個企業的資源整合,成為印刷業的龍頭企業。2014年,浙江品誠包裝有限公司由四家小企業資源整合重組成立,現跨入了產值超億元的科技型企業行列。
第二,認真抓好印刷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
自2015年李克強總理提出“互聯網+”以來,“互聯網+”浪潮席卷全國,各行各業都搭上了互聯網+的快車,安上“互聯網”翅膀,助力騰飛,印刷行業也不例外。
因為互聯網的出現,從市場定位到消費者習慣,從整合社會資源、供應鏈上下游彼此間合作到為顧客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從內部管理到客戶溝通,都在發生著巨大變革,不管我們是否愿意看到的各種變化,現實就是順勢者昌,逆勢者亡;變則通,不變則壅。
目前,我們蒼南不少印刷企業已經在印刷+互聯網進行了有益的探索。例如不少企業建立起印刷包裝專業網站,利用互聯網開展營銷活動,進行網上接單、網上交易。2014年初,蒼南縣政府與阿里巴巴簽訂合作協議,在阿里巴巴網站上設立蒼南產業網,借助阿里巴巴成熟電商網絡平臺,推廣印刷包裝產品。隨著產業融合的加深,移動通信技術的普及,手機客戶端應用成為手機獲取信息的必然通道。溫州蘭達包裝有限公司的“印刷包裝”手機客戶端火熱上線,提供印刷需求者與印刷企業之間的信息對接,也為印刷企業帶來更多的網絡訂單。這些都是我們蒼南印刷業與互聯網融合比較好的現象。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深入發展,互聯網與印刷的融合發展可將產業鏈各方主體相互連結,通過信息化、大數據、智能化,可實現印刷包裝制造、印包材料供應、印刷設計與客戶訂單的最優匹配,從而為客戶提供快速一體化的優質服務。
第三、認真抓好印刷業與“智造”結合發展
印刷業作為傳統產業,大多數企業沒有自己的固定產品,沒有自己的品牌。一直被人們認為是為他人作嫁裝的加工型產業。最近,國家新聞出版部門領導對十三五期間印刷業的發展,提出了加強“智慧印廠”的培育推廣,推動印刷業從“制造”向“智造”轉變的要求,希望通過行業不斷的碰撞、交流和實踐,探索出適合中國印刷業的“智慧印廠”的具體實施方案。
創意設計是提高印刷產品附加值的發展方向。只有通過創意設計和理念創意,才能促進印刷業升級發展。例如浙江華旭公司那樣,以獨特的創意為基礎,開發在市場上獨一無二的印刷產品,設計推出“AR3D互動”筆記本。只要打開智能手機,將筆記本封面的彩色圖案攝入手機,彩色圖案中的小鳥、蝴蝶就會展開翅膀活靈活現地飛起來。還有如物聯網產業鏈上的可追溯標簽,大商超里的防盜標簽、防偽標簽等等。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未來微電子、電腦、圖像傳感、虛擬現實結合印刷包裝產品將會越來越廣泛地應用,我們要緊跟從工業化向信息化轉變的腳步,及時學習和引進新技術新材料,應時而動,依靠創意、創新取勝。
第四、蒼南印刷產業與臺灣文創產業聚合發展
蒼南印刷業產業高度集聚、工藝齊全,臺灣的文化創意產業非常發達。臺灣企業家更有國際的視野,先進的理念,發達的信息,豐富的資源; 2011年,浙江省政府正式批復在蒼南縣設立浙臺(蒼南)經貿合作區,納入省級開發區管理序列。現在溫州至臺灣之間的兩岸空中新航線已開通。蒼南縣內有閩南(臺)語系60多萬人口,蒼南與臺灣語言相通,地緣相近,血緣相親,文緣相承,商緣相連,歷來交往頻繁。因此,加強蒼南印刷業與臺灣文創業的對接合作將大有作為。如何對接呢?我認為可以采取三種形式。
一是歡迎臺灣文創企業到蒼南來投資興業。蒼南印刷業雖然發達,但印前設計創意非常薄弱。這里專業設計人員少,設計的產品檔次比較低。因此,蒼南高檔印刷產品的印前設計全部要拿到外地設計。例如每年上半年臺掛歷產品的設計,都要跑到廣州、深圳等地去設計,如果臺灣文創企業來蒼南投資設廠,蒼南印品的設計就可在本地完成。
二是蒼南印刷企業與臺灣文創企業相互間對接。雙方企業根據互惠互利、優勢互補的需求,簽訂合作關系。比如蒼南印刷企業需要研發哪些門類產品,尋找對口企業,與臺灣文創企業雙方談好合作協議,文創企業將設計產品利用網絡傳遞給蒼南印刷企業,從而創造雙贏。
三是行業之間的合作交流。蒼南印刷行業與臺灣文創產業之間定期開展多層次的合作交流活動,互相參觀學習,總結交流經驗,推動兩岸行業的共同發展。
綜上所述,當前雖然國內外經濟形勢復雜,各行各業受到沖擊,印刷業也處于低效益、低增長的瓶頸期,但話又說回來,傳統產業相對太陽能光伏等一些高科技的行業相比沒有那么大起大落,你看光伏產業幾乎全軍覆滅,無錫尚德在美國上市市值幾百億,說倒就倒了。像以前柯達膠卷,杭州UT斯達康做小靈通的董事長叫吳鷹……等等這些知名企業說關就關了。印刷業總體還是比較平穩,困難與希望同在,挑戰與機遇并好。我們要調整心態,鼓足信心。根據今天“跨界合作”的論壇主題,我認為,當前蒼南印刷業必須認真抓好行業內部資源整合、與互聯網融合、與“智造”結合、與臺灣文創產業聚合四個方面工作,從而推動蒼南印刷業提升發展,再造印刷業新的輝煌!
本文整理自蒼南縣印刷包裝行業協會會長吳作榜的演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