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三年,劉明明再發聲:理性看待紙廠漲價潮
“妙語連珠的口才,言之有據的觀點,瀟灑自如的舉止”,6月16日,在2017中國紙業高層峰會上,當劉明明發言結束后,在場的嘉賓無不感嘆:“那個敢說敢言敢做的劉總又回來了。”
2015年以前,劉明明被太多的行業人士所熟悉,她從1998年加入福伊特,從中國首席代表一路升任到福伊特造紙亞洲區總裁,一手締造了福伊特造紙在中國的輝煌。這期間,劉明明曾多次接受各種媒體的采訪以及參加各種行業會議,她對于中國乃至全球造紙行業發展有著獨到且準確的把握,尤其是對于行業的預測更是屢屢應驗。每次行業會議,劉明明的發言總是一大亮點。
然而2015年后,隨著她離開福伊特加入金光紙業(APP),三年來,劉明明在造紙行業里鮮有露面,更是再也沒有對外發出過聲音。
在得知劉總將作為APP代表出席2017中國紙業高層峰會后,立即與劉總取得聯系,誠摯邀請她作為對話嘉賓參與高層對話的環節,劉總欣然答應。而最終,劉總的發言沒有讓大家失望,從全球供應商巨頭到了全球紙業巨頭,她站在了更多的角度分析了去年以來的“紙價上漲潮”。漲價原因是什么?未來前景如何?造紙企業現在要做什么?以下就是劉明明的發言實錄。
大家好!大家知道,我原來在福伊特工作了18年,2015年到了金光集團APP中國,現在負責技術研發和企業發展部門的工作。談到今天的這個話題,我想從兩個方面講。
造紙行業內部應該怎么做
說到波動,任何行業都會有波動,關鍵是如何避免大起大落。其實要避免大起大落,這個主動權并不在外界,恰恰是在企業自己手里。2016年以來行業的走強見好,其根本原因是執行了國家的“三去一降一補”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策,特別是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這是最主要的。產能不控制,價格上不去。過去價格為什么低,甚至低于成本,就是因為一些紙種出現了階段性產能過剩,不得不降價形成惡性競爭。產能誰在控制,就是企業自己在控制。尤其是工業用紙、文化用紙,集中度相對較高,幾個大的龍頭企業,率先響應國家號召控制產能作出表率,產能控制住了,價格就上升了。然而價格處于上升期,有些企業可能會非理性地加大投資上項目擴產能,或者說該關停淘汰紙機又繼續開機沖量,破壞市場的供求平衡,造成價格的波動。供需不平衡價格不可能合理,這是市場的基本原則。
目前宏觀經濟還將保持一段時間的“L”形走勢。然而,在宏觀經濟仍在底部盤整的時期,造紙業還能取得很好的盈利,說明我們這個行業是個聰明的行業。“聰明”在什么地方呢?聰明就聰明在大家知道在當前宏觀經濟大環境下如何進行調整,把精力放在了控產能、降成本、提高質量方面,使得紙價得到了合理回升。歐洲和美國對于中國這輪紙價的上升是很吃驚的,這也改變了國際上對中國只會打“價格戰”的一貫看法。當然同時,他們也在觀察,中國造紙業的這種理性能持續多久,會不會重蹈覆轍。
所以,我們造紙企業的同仁們應該繼續保持理性形成共識,共同努力維護市場的平衡和行業的健康。同時作為供應商們,也應該把發展重心和方向,放在合理的為造紙企業進行優化,提供好的服務,同時幫助造紙企業進行產品的改善提升,共同提升發展質量。
我們也要把眼光跳出行業,有更開闊的思維
舉例來說,新聞紙、銅版紙這些年一直是下跌的態勢,原因不是行業內部的原因,而是外界的原因.新技術的應用,電子設備信息通信行業的發展,使得社會對于新聞紙、銅版紙的需求量開始減少了。今后造紙行業的增長點在哪,大家都說在于生活用紙、特種紙、包裝用紙。我覺得,通過新聞紙和銅版紙的教訓,大家還是要保持謹慎。應該多思考下一輪的技術革新會在哪,會對造紙業帶來哪些影響。比如說,這些年來網購推動了包裝紙用量的大幅增長,然而也存在網購用包裝紙過度包裝、回收困難等問題,今后會不會因為技術革新或模式革新改變這些現狀呢。最近阿里巴巴聯合了全球32家物流公司,研究開發了由玉米淀粉和植物為原料的新型材料可回收可降解的塑料包裝箱,替代傳統的紙質包裝箱,計劃在2020年要占據50%的包裝市場。也就是說,外界很可能會給目前看好的紙張產品帶來沖擊,搶占紙業的市場,也許會給一些企業帶來措手不及。另外再談到特種紙,大家知道,隨著支付寶等手機無紙化支付的普及,對鈔票紙、熱敏紙都會帶來沖擊。舉這些例子,我想說的是,現在看好的市場,并不等于3年、5年后的市場,要想長期可持續的發展,一定要看得更遠,而且要跳出行業來看。技術革新和商業模式的改變,很可能會給一個行業帶來顛覆性的變化。我們的企業家必須要站得高看得遠,而且思維不能保守,必須順勢而前,主動適應變化,甚至要主動淘汰自己過去的成功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