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湖南印刷業“大佬”的風雨五十年
從絲印、石印、鉛印到現代激光照排膠印……他經歷了一部湖南印刷業的變遷史。
從學徒、技術員、廠務委員、副廠長、廠長、董事長……這是他在印刷行業長達五十年的從業歷程。
來自長沙縣大托鎮的許炳云用自己半個世紀的職業生涯見證了印刷行業從小到大,從封閉壟斷到市場逐步開放和規范,以及如今備受市場沖擊的發展歷程……
見證印刷業的變遷發展
1968年10月11日,年滿16歲的許炳云,剛好趕上了文革,初中沒畢業就輟學了。當地的生產隊隊長介紹他去村辦印刷廠當學徒,每月發放工資18元。許炳云一邊心中還“打鼓”“印刷廠是做什么的”,一邊就這樣懵懵懂懂開始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
入行之初,他記得印刷廠采用的是絲印工藝,“當時的印品主要是由黃、紅、黑三色組成的毛主席的頭像”。1969年,工廠添置了新的設備,即由云南大理石加工成的石印機,“以后十年,我們主要都是用的石印機”。
當時,長沙從事印刷的企業很少。時隔多年許炳云仍然清晰地記得那些印刷廠的名字:長沙市人民印刷廠、長沙市湘江印刷廠……“那時長沙只有不到30家印刷廠。印刷行業從1974年改為特種行業,隨后逐步進入鉛與火的時代。當時我們印刷的主要是糖果紙、冰棒紙……”回憶過往,許炳云娓娓道來。
1984年的長沙黃泥街熱鬧非凡,成為全國四大書市之一。“黃泥街的成功,對長沙的印刷業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印刷業進入飛速發展期。”許炳云感嘆,“時至如今,長沙大大小小的印刷企業已經超過了幾千家,而且都用上了膠印,甚至正向電子出版發展……” 這期間,許炳云所在的單位名稱也一次次在變化,大托印刷廠、長沙郊區福利印刷廠、湖南長福彩色印務有限公司……
而許炳云也從當時的小學徒,慢慢成為了備受同行尊重的“炳哥”“炳爹”“許老”。在湖南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印刷復制處副處長楊華峰看來:“許老50年來這么專注地在印刷業發展,他經歷了從集體企業到民營企業的發展過程,這也是改革開放的一個小縮影。而他身上蘊含的精神,便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倡的大國工匠精神。”
搏擊于市場,不斷創新和轉型
許炳云的成功之路并非一蹴而就。1996年,他所在的印刷廠瀕臨倒閉,許炳云臨危受命出任廠長。這是一個虧損了100多萬元的集體企業,困難重重。一種責任感讓許炳云咬緊牙關堅守了下來,并帶領企業走向了蓬勃發展。而這得益于他對市場敏銳的把控能力,對新工藝、新技術的跟蹤、學習和掌握。
在集體企業時,許炳云的企業最先擁有新型膠印機。2000年,他預測印刷會有新發展,成為長沙最先使用CTP(Computer to plate)制版機、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企業管理系統的民營企業之一。
新工藝、新技術必然帶來高質量。2000年,許炳云的公司通過公開招標,接到了印刷《瀏陽日報》的“大單”。
許炳云看到教育圖書印刷的井噴之勢,又為工廠添置了輪轉印刷機,加快印刷。2000年之后,教輔圖書市場漸成紅海,他立馬轉戰報業市場,當看到報紙的版面由黑色改為彩色,他馬上用其所有的財力換上輪轉彩色膠印機。
“從2005年起,我連續購買了10臺八色機器。”許炳云驕傲地回憶道。當時《中國報業》雜志還為他刊登了一篇文章,稱他是全國民營企業中的“印報大王”。
2008年的冬天,許炳云迎來了公司的又一次騰飛發展機遇?!稙t湘晨報》的一位老總打來合作的電話:“盡你的產能來印,能印多少印多少。”這是報業發展的黃金時期,《長沙晚報》的老總也打來電要求加印10萬份報紙。許炳云感激地說:“我的發展離不開長沙報業的輝煌。”很快,許炳云的公司成為了許多報刊的承印單位。
隨后,許炳云被評為“湖南最受尊敬企業家”“優秀共產黨員”和“優秀政協委員”等,其公司獲得 “湖南省守合同重信用單位”“印刷行業誠信示范單位”等稱號。
公司產值年年上漲,各種榮譽紛至沓來,這也許是許炳云與其企業最為興盛的時期。但市場的變化總是風云莫測,從2012年以來,隨著新媒體、電子讀物的興起,報紙印刷量逐步下降,許炳云承印的幾家報紙有??摹⒂袦p量的……公司的印刷業務塌方式下降,虧損已成為不可避免的事實。
隨著年事漸高,2017年,許炳云做出了人生重要的一個決定,為了廣大職工著想,他果斷收手,決定將湖南長福印務關閉轉型,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劃上了一個完滿的句號。
同行為他召開從業50周年紀念座談會
許炳云熱愛印刷事業,他把自己的一生全部奉獻給了這個行業。
2018年1月5日,長沙市印刷協會鑒于許炳云為推動行業發展作出的貢獻,特為他舉行了“許炳云先生從事印刷行業50周年紀念座談會”,并為他頒發了榮譽證書。
“這個座談會不但是對‘炳哥’的一種尊敬,更是對這個行業的敬畏,對人才的敬畏,在當前行業低迷的情況下,這個活動的舉辦對提振行業的士氣,增強協會的凝聚力都會有潛移默化的作用。”長沙市印刷行業協會會長白家森認為。
在許炳云的許多朋友看來,勤奮敬業是他最大的特點。許炳云起點不高,他剛進村辦印刷廠時,因為個子不高,且身材單瘦,有些同事曾斷言他吃不了這個苦,干不了三個月就會自動退出??墒牵褪遣恍判?,憑著一股闖勁,不畏艱難,每天總是第一個到廠,最后一個離廠,不到兩個月,大家對他刮目相看。
從事報刊印刷,時間要求緊,來不得半點馬虎。成為公司領導以后,許炳云仍然經常深入一線,與員工同甘共苦。好友張治強記得,30多年前,正在當學徒的他,在當時的長沙市郊區福利印刷廠裝機器。有天早上他去得比較早,看到許炳云正站在機器后面上紙,一問,才知道因為客戶要得急,機臺少了人,許炳云自己頂了一個晚上的班,“機臺的師傅告訴我,這對許廠長是常事”。
時代在不斷發展,許炳云從未因為自己年齡大了便停下學習的步伐,2011年,他參加了湖南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總裁班。“他愛學習,我自嘆不如。”張治強說,“行業的各種展覽會,他從不缺席。”
引領協會發展,成為行業的表率
有人說,許炳云經營企業的這二十年,更像慈善家。因為他的企業招收了大量殘疾工人,高峰時達50多人,占總人數的一半以上。殘疾工人有困難,許炳云總是像個大家長般幫助他們。他的公司里不少殘疾職工都在長沙買了房、買了車。
許炳云為殘疾人帶來收入,為他們贏得了尊嚴。2016年,公司受市場影響產值嚴重下滑,他仍堅持組織全體員工外出旅游。此外,他還曾經幫助過30多名貧困學生,幫扶資金40余萬元。
為何許炳云能幾十年如一日地堅持慈善?他說:“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我剛入行時師傅告誡的‘你要做學徒,先學做人’”。而許炳云的父親則叮嚀他:“要多做好事、善事,即使沒有回報也無妨。”兩位長者的囑咐在他的心靈中發了芽、生了根, “父親與師傅的話影響了我終身”。
由于行業的變化,2017年,許炳云關閉了公司,但他最放不下心的是廠里的職工,“我盡量幫他們安置好工作,做好經濟補償,最高補償費有10萬多元”。
許炳云的行為深受同行稱贊,“我們要向他看齊,他是我們行業的表率。”
雖然許炳云已經66歲了,但他仍然堅持發揮余熱,從擔任湖南省印協副會長、長沙市印刷協會副會長至今,他一直都在為行業的發展而奔走,時時處處為行業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如今,對印刷行業而言,面臨著很大的發展壓力,比如紙張漲價、環保的壓力等。許炳云認為行業要從高速型向優質型轉變,由加工型向服務型轉變。他希望會員單位多支持行業發展,“要誠實守信,對行業有利的事情大力弘揚,對行業不利的事情堅決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