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選:印刷革命的“頭號玩家”
最近,一部美國科幻電影《頭號玩家》正在熱映,全片看罷,筆者不由想起另一個真正可稱“頭號玩家”的人——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研究所創始人王選教授。他有著“現代畢N”的美譽,是漢字進入數字世界的開拓者與領路人;他發明了漢字激光照排技術,帶領團隊二十年磨一劍,使這一成果在中國廣泛普及和應用;他掀起了中國印刷業“告別鉛與火、迎來光與電”的印刷技術革命,為漢字進入信息時代、為中華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奠定了重要基礎。他對科研、對創新的狂熱程度與獻身精神,不遜色于任何一個“職業玩家”。
1974年,為讓漢字跟上信息時代的腳步,周恩來總理親自成立了“748”工程——“漢字信息處理系統工程”。在當時,這是一項充滿挑戰的最高難度“電子游戲”。王選的妻子陳憶M教授把這個消息轉告了王選,王選立刻被“748”工程中“漢字精密照排系統”項目深深地吸引了。
西方于1946年發明了第一代手動式照排機,直到1986年才開始推廣第四代激光照排機。而王選早在1976年,就決定直接研制世界上最先進但尚無成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統,一步跨越了40年的距離。用電子游戲來比喻,就相當于從紅白機的坦克大戰一步跳到了《頭號玩家》里的超現實浸入式游戲“綠洲”。
70年代的中國,科研條件可想而知,用的計算機是紙帶式穿孔機,用于存儲的保加利亞磁盤容量只有6兆字節。就是在這樣簡陋的情況下,王選帶領他的團隊僅用4年時間,就從無到有地研發出原理性樣機,并于1979年7月27日成功輸出了第一張報紙樣張——《漢字信息處理》。
創新是一個“頭號玩家”的必備素質,王選在1981年就提出“自己創新,振興中華”。他總是在上一套“玩法”方興未艾時,就開始構思下一代的“游戲攻略”和“游戲裝備”。第二代、第三代直至第六代照排系統先后登陸市場,最終將來華銷售照排系統的外國公司全部擠出中國市場,在這個“游戲”領域里實現了國產對進口的第一次完勝。1993年,國內90%以上的書刊印刷都采用了國產激光照排系統,王選和他的團隊創造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告別鉛與火,迎來光與電”,漢字信息技術界“頭號玩家”的地位由此確立。